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詩詞原文及賞析
太平宮而宿於南溪溪堂遂並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遊潭十九日AA1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
分縣傳明詔,循山得勝游。
蕭條初出郭,曠蕩實消憂。
薄暮來孤鎮,登臨憶武侯。
崢嶸依絕壁,蒼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橫空火氣福
天遙殊不辨,風急已難收。
曉入陳倉縣,猶余賣酒樓。
煙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
(十三日宿武城鎮,即俗所謂石鼻寨也,雲孔明所築。
是夜二鼓,寶雞火作,相去三十里,而見於武城。
)雞嶺雲霞古,龍宮殿宇幽。
(縣有雞爪峰、龍宮寺。
)南山連大散,歸路走吾州。
欲往安能遂,將還為少留。
回趨西虢道,卻渡小河洲。
聞道磻溪石,猶存渭水頭。
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
(十四日,自寶雞行至虢。
聞太公磻溪石在縣東南十八里,猶有投竿跪餌兩膝所著之處。
)東去過郿塢,孤城象漢劉。
誰言董公健,竟復伍孚仇。
白刃俄生肘,黃金漫似丘。
(十五日至郿縣,縣有董卓城,其城象長安,俗謂之小長安。
)平生聞太白,一見駐行騶。
鼓角誰能試,風雷果致不。
巖崖已奇絕,冰雪更琱鎪。
春旱憂無麥,山靈喜有湫。
蛟龍懶方睡,瓶罐小容偷。
(是日晚,自郿起至清秋鎮宿。
道過太白山,相傳雲,軍行鳴鼓角過山下,輒致雷雨。
山上有湫甚靈,以今歲旱,方議取之。
)二曲林泉勝,三川氣象侔。
近山麰麥早,臨水竹篁修。
(十六日至盩厔,以近山地美,氣候殊早。
縣有官竹園,十數里不絕。
)先帝膺符命,行宮畫冕旒。
侍臣簪武弁,女樂抱箜篌。
秘殿開金鎖,神人控玉虯。
黑衣橫巨劍,被發凜雙眸。
(十七日,寒食。
自盩厔東南行二十餘里,朝謁太平宮二聖御容。
此宮乃太宗皇帝時有神降於道士張守真以告受命之符,所為立也。
神封翊聖將軍,有殿。
)邂逅逢佳士,相將弄彩舟。
投篙披綠荇,濯足亂清溝。
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國秋。
繞湖栽翠密,終夜響颼颼。
(是日與監宮張杲之泛舟南溪,遂留宿於溪堂。
)冒曉窮幽邃,操戈畏炳彪。
(十八日,循終南而西,縣尉以甲卒見送。
或雲近官竹園往往有虎。
)尹生猶有宅,老氏舊停輈。
問道遺蹤在,登仙往事悠。
馭風歸汗漫,閱世似蜉蝣。
羽客知人意,瑤琴繫馬鞦。
不辭山寺遠,來作鹿鳴呦。
帝子傳聞李,巖堂仿像緱。
輕風幃幔卷,落日髻鬟愁。
入谷(音裕
)警蒙密,登坡費挽摟。
亂峰攙似槊,一水淡如油。
中使何年到,金龍自古投。
千重橫翠石,百丈見游AA2。
最愛泉鳴洞,初嘗雪入喉。
滿瓶雖可致,洗耳歎無由。
(是日游崇聖觀,俗所謂樓觀也,乃尹喜舊宅,山腳有授經台尚在。
遂與張杲之同至大秦寺蚤食而別。
有太平宮道士趙宗有,抱琴見送至寺,作《鹿鳴》之引乃去。
又西至延生觀,觀後上小山,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遺跡。
下山而西行十數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遊潭。
潭上有寺三,倚峻峰,面清溪,樹林深翠,怪石不可勝數。
潭水以繩縋石數百尺,不得其底,以瓦礫投之,翔揚徐下,食頃乃不見,其清澈如此。
遂宿於中興寺,寺中有玉女洞,洞中有飛泉甚甘,明日以泉二瓶歸至郿,又明日乃至府。
)忽憶尋蟆培,方冬脫鹿裘。
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惟有泉旁飲,無人自獻酬。
(昔與子由游蝦蟆培,方冬,洞中溫溫如二三月。
)
峨峨石經山,蓮峰吐金碧。
秀氣鍾太題,勝概擬西域。
竺墳五千卷,華言百師譯。
琬公懼變滅,鐵筆蒼蒼石。
片片青瑤光,字字太古色。
功非一代就,用藉萬人力。
流傳鄙簡編,堅固陋板刻。
深山地穴藏,高從巖洞積。
初疑神鬼工,乃著造化跡。
延洪勝汲塚,防虞猶孔壁。
不畏野火燎,詎愁蘚苔蝕。
茲山既無盡,是法寧有極。
如何大業間,得此至人出。
幽明獲爾利,乾坤配其德。
大哉弘法心,吾徒可為則。
出門便為客,惘然悲徒御。四海維一身,茫茫欲何去。
經山復歷水,百恨將千慮。劍閣望梁州,是君斷腸處。
孤雲傷客心,落日感君深。夢裡蒹葭渚,天邊橘柚林。
蜀江流不測,蜀路險難尋。木有相思號,猿多愁苦音。
莫向愚山隱,愚山地非近。故鄉可歸來,眼見芳菲荊
九五當乾德,三千應瑞符。纂堯昌聖歷,宗禹盛丕圖。
畫像垂新令,消兵易舊謨。選賢方去智,招諫忽升愚。
大樂調元氣,神功運化爐。脫鱗超沆瀣,翻翼集蓬壺。
捧日恩光別,抽毫顧問殊。鳳形憐采筆,龍頷借驪珠。
擲地聲名寡,摩天羽翮孤。潔身酬雨露,利口扇讒諛。
碧海同宸眷,鴻毛比賤軀。辨疑分黑白,舉直牴朋徒。
庭獸方呈角,階蓂始效莩。日傾烏掩魄,星落斗摧樞。
墜劍悲喬岳,號弓泣鼎湖。亂群逢害馬,擇肉縱狂貙。
膽為隳肝竭,心因瀝血枯。滿帆摧駭浪,征棹折危途。
燕客書方詐,堯門信未孚。謗興金就鑠,毀極玉生瘉。
礪吻矜先搏,張羅騁疾驅。地嫌稀魍魎,海恨止番禺。
瘴嶺沖蛇入,蒸池躡虺趨。望天收雪涕,看鏡攬霜須。
草毒人驚剪,茅荒室未誅。火風晴處扇,山鬼雨中呼。
窮老鄉關遠,羈愁骨肉無。鵲靈窺牖戶,龜瑞出泥途。
煙島深千瘴,滄波淼四隅。海標傳信使,江棹認妻孥。
到接三冬暮,來經六月徂。暗灘朝不怒,驚瀨夜無虞。
俯首安羸業,齊眉慰病夫。涸魚思雨潤,僵燕望雷蘇。
詔下因頒朔,恩移詎省辜。誑天猶指鹿,依社尚憑狐。
度嶺瞻牛鬥,浮江淬轆轤。未平人睚眥,誰懼鬼揶揄。
盆浦潮通楚,匡山地接吳。庾樓清桂滿,遠寺素蓮敷。
彷彿皆停馬,悲歡盡隙駒。舊交封宿草,衰鬢重生芻。
萬戟分梁苑,雙旌寄魯儒。駸駸移歲月,冉冉近桑榆。
疲馬愁千里,孤鴻念五湖。終當賦歸去,那更學楊朱。
玉水靈山地,燕寢亦書功。邦人耆老,誕彌佳節以詞通。爾豈知吾愷悌,我乃因君談笑,祝壽酒杯同。簫鼓少人會,歌舞為誰容。觀坐客,驚野老,筆如風。個般酬唱,詔回應上玉華東。多少家傳經濟,留與孫謀持守,出處信何窮。喚起千年調,分付一車公。
漢之季,洪流何湯湯。
赤子為龍蛇,蔓於漢以淮,割我城邑圖不祥。
天子曰嘻予何以奉宗廟,朝群臣,登明堂?曰予近臣御史
闕,咨爾撫師古舒國,閫以外,爾制之。
賜爾三百衛士斧與節,毋黷民,毋究刑,苟附而安,文武
並用禮之經。
臣闕昧死頓首泣,主憂臣辱敢不力。
御史騎馬來,萬姓淚落喜且悲。
子我塗炭民,漢官威儀今見之。
東市牽牛羊,西市羅酒漿,紛紛列道左,御史下馬相扶將
。
諭以天子聖且愛,明見萬里外,宵旰不遑食,兵爾饑爾苦
顛沛。
御史雖愚頗知忠與慈,惟爾患難相扶持。
鼓爾鼓,旗爾旗,疾則疾,徐則徐,壯者戰守老者居,俾
爾農桑毋奪時。
桑青青,麥茫茫,牛羊走丘墟,御史城上行。
茅屋人家聞讀書,以心感人心,敵至輒敗不敢窺。
城東啼虎豹,城西嘯熊羆。
蘄黃攻始退山越,什什伍伍來相圍。
裹瘡戰城南,吮血戰城北,大船小船捍江列。
嗟城中如流魚,御史奮臂城上呼。
悲風揚,塵沙起,白日無光士爭死。
廩無粟,士氣衰,朝食城上草,暮煮城下萁,癘疫相枕何
流離。
御史斬愛馬,士卒不忍食。
日久援不來,矢盡兵殘益危逼。
梟騎死野戰,烏鳶銜肉流屍僵。
孤城坐殄瘁,土山地道不可當。
御史誠不德,握手謝父老,爾民多殺傷。
御史登城北面拜,稱臣萬死無以報陛下,闔室竟與城俱亡
。
楚山蒼蒼,楚水洋洋,御史之節,功烈顯彰。
天之奎壁,地之河岳,人之綱常,千載弗渝。
日月普光,誰能置廟復立社,享爾祀爾百世及天下。
耽耽衡山麓,翠氣橫古今。
濟勝得短筇,未怕山行深。
路盤天開闔,風動龍噫吟。
峰戀慘澹處,照以布地金。
世尊諸天上,燕坐朝千林。
向來修何行,不受安危侵。
道人輕殊勝,來客費幽尋。
恍然結願香,獨會三生心。
山中日易晚,坐失群木陰。
勿唾此山地,後日重窺臨。
戴叔倫《下鼻亭瀧行八十里聊狀艱險,寄青苗鄭副端朔》詩詞原文及賞析
瀧水天際來,鼻山地中坼。盤渦幾十處,疊溜皆千尺。
直寫卷沈沙,驚翻沖絕壁。淙淙振崖谷,洶洶竟朝夕。
人語不自聞,日光亂相射。艤舟始搖漾,舉棹旋奔激。
既下同建瓴,半空方避石。前危苦未盡,後險何其迫。
倏閃疾風雷,蒼皇蕩魂魄。因隨伏流出,忽與跳波隔。
遠想欲回軒,豈茲還泛鷁。雲涯多候館,努力勤登歷。
指日中秋,便滿目、蟾光如洗。又還竹溪溪上,長庚瑞世。事業權與韓范輩,文章拍調蘇黃裡。借北來雙鶴壽芳筵,人千歲。羞阿買,依蘭砌。看大阮,趨楓陛。這冰壺人物,蓬山地位。薦墨未曾乾翠剡,除書已擬封黃紙。把爆筵、趁取牡丹紅,花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