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保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
春風連夜動,微雨凌曉濯。紅焰出牆頭,雪光映樓角。
繁紫韻松竹,遠黃繞籬落。臨路不勝愁,輕煙去何托。
滿庭蕩魂魄,照廡成丹渥。爛熳簇顛狂,飄零勸行樂。
時節易晼晚,清陰覆池閣。唯有安石榴,當軒慰寂寞。
釋文珦《山人居澗上號澗居因澗作池名鑒止為賦是詩》詩詞原文及賞析
幽人臨澗居,為愛澗中水。
冷冷出雲竇,決決漱石齒。
流行本無意,遇坎還自止。
坎深遂成池,寒光映窗幾。
於以鑒禪心,清淨絕塵滓。
唯供種白蓮,不洗聞堯耳。
曾約雙瓊品鳳簫。玉台光映玉嬌嬈。銀花燭冷飛羅暗,寶悄香融曲篆銷。簾影亂,漏聲迢。佩雲清入楚天遙。題紅未托相思約,明月空歸第五橋。
潮之距京數千時,長短郵亭幾屈指。
腳踏富沙路恰分,山傍雲飛峰亂起。
低頭萬時瞰長江,如羊很石爭跳梁。
篙師駢首帽裹黃,舟行如飛電掣光。
褰裳淺不比涉洧,捨安就危豈得計。
何人鞭石壓濤驚,巨川不假舟楫濟。
俶謀計直凡幾緡,千柱津梁談笑成。
遂令深谷化平陸,飛翬直上凌空青。
行盡吳頭並楚尾,多少風光經眼底。
勝絕未有如此橋,虹光映水洞表裡。
春來雨漲添洪波,波底森森劍戟羅。
群魚撥刺慣砰磕,躍水欲作龍騰梭。
示寒石捲浪花雪,清曉日浴金盤赤。
更如鏖戰萬鼓鳴,俯觀顏容變行客。
人間無限事不平,吞恨飲氣那能名。
誰能似此翻長舌,日夜怒號如訴聲。
君不見天台賀季真,監湖一曲光泠泠。
又不見錢塘林處士,西湖千載成高名。
千頃菰蒲抹岸白,幾樹寒梅疏影橫。
呼吸湖光映湖綠,兩公便謂得此生。
吾僚胸次本丘壑,中有林賀之高情。
銀盤夜色清鏡動,便欲邀汝成三人。
旋喜叵羅金在眼,肯議仙桂來無根。
前時六濁皆運出,招此不夜歸重城。
未蒙濡沫到惡客,先苦詩句來繽紛。
思君對洗同一靜,大勝狂歌歸四明。
光映妝樓月,花承歌扇風。欲妒梅將柳,故落早春中。
仙李蟬嫣系緒長,彤巖譜牒自曹王。
滔滔江漢流波漫,濯濯芝蘭奕葉芳。
陵井已偕儒術顯,異巖尤擅史才良。
榆枌倍借鈞重,閥閱高騰萬丈光。
在昔五之皆瑞晉,祗今三薛共推唐。
何人說似公安誕,趺坐眾來見未嘗。
不是老聃鍾瑞異,也應太白減精芒。
直從上界飄霞佩,來向塵寰艷織襄。
疑夢無因嗤衛玠,問炊不餡經元芳。
鯉庭早熟蘭膏讀,蟾窟濃分桂子香。
秘館繙書推博洽,著庭細史極精詳。
歸來兩郡驅紅旆,還入修門荷紫囊。
議禮挽回周典制,代言直似漢文章。
一朝誰作兵端啟,萬里應勞使指將。
射雁子卿歸亦幸,棄豚竇憲勢方張。
披肝九陛獰群吠,回首三邊已戰常
妙選何心榮寵利,扶顛有意為周防。
事難忍作抽身計,幾密主明疾惡腸。
鸞鳳得朋應漸集,鴟鴞鎩羽可能翔。
魚頭熟念衣寬帶,虎士歡趨氣湧現湯。
詔下九天銜袖滿,人知二府畫謀臧。
古來所貴真儒用,天定何憂敵國強。
刑典已先明兩觀,和盟便許復侵疆。
論功自合專台席,讒口胡為弄巧簧。
三載峨峰聽鶴唳,九年社祗龜藏。
疏疏竹色黃青瑣,灩灩湖光映畫廊。
曉案聖經研蘊奧,夜窗古史閱興亡。
煙霞趣疑成痼,風雨清吟樂對床。
誰遣白駒歌逸豫,未應綠野久徜徉。
情知蕭艾糅芳澤,手藝衡蘭儲糗糧。
擬輔皇輿休僨軸,莫令中道歎無航。
新銜寵自乾坤施,繼廩恩疏雨露襄。
公論在人元不泯,精忠報國諒難忘。
慨思周道憂如搗,常恐幽風怨缺斨。
九世陵園無復理,百年玉帛不能償。
鸞旂龍馭龍猶西浙,貂帽狐裘滿大梁。
休怪窮猿能倔強,且防新羯重披猖。
夢疑謝駕游春墅,望渴商霖澤旱秧。
借問孤舟橫野渡,誰為一柱屹明堂。
會看馬道遮於叟,並遣籌帷出子房。
勤恤民心延命脈,精搜人物整朝綱。
國威久民寧終屈,事會時來豈有常。
決眥三階明象緯,為渠一矢殞天狼。
日高宮線初添繡,霧翁門弧記設桑。
盛事滿堂皆象服,榮觀三壽簇霞觴。
擬將善頌祈周鬥,空有遐思戀也牆。
期與八荒開壽域,也榮枯卉舞春陽。
詩書澤厚床堆笏,竹帛勳高繡織裳。
與國同休山若礪,錫公難老壽如岡。
丹成卻結喬松侶,駕鶴三清樂未央。
繡天錦地,浣花溪風物,尤為奇絕。無限蘭舟相蕩漾,繒彩重重裝結。冀國遺蹤,杜陵陳跡,疑信俱休說。笙歌叢裡,旌旗光映林樾。自笑與蜀緣多,滄浪亭下,飽看煙波闊。屢疏求歸才請得,知我家山心切。已是行人,猶陪佳客,莫放回船發。來年今日,相思惟共明月。
山晚牛羊下,野荒鳧雁肥。雨腳度江遠,日光映林微。泥深何堪縱步,倚杖漫立苔磯。望極浦口雲歸。寒氣透征衣。斷冰隨浪楫,斜竹偃風扉。江空歲暮,村深人跡還希待霜橋梅破,茅堂酒暖,放船速客延□暉。
橋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卷春深。一寸橫波,斷腸人在樓陰。
游絲不系羊車住,倩何人傳語青禽?最難禁,倚遍雕闌,夢遍羅衾。
重來已是朝雲散,悵明珠佩冷,紫玉煙沉。前度桃花,依然開滿江潯。
鍾情怕到相思路,盼長堤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難尋。
時人羨桃李,下自成蹊徑。
而我愛梧桐,亦以成乎性。
中平端隊道,還往非遼夐。
直入無欹斜,橫延亦徑挺。
月夕葉景碎,春暮花光映。
清朝蒙露濕,落日隨煙暝。
不使草蔓滋,任從根裂迸。
堪詣蔣詡徒,惟任蓬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