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潼川花瑞菜,全蜀知名誰不愛。
夜雨叢凝色染藍,春風花噀香如麝。
不知何處得靈根,栽遍牛頭山後前。
古佛低頭看不厭,聲聞鼻孔衩渠穿。
上人攜種游江浙,味與首陽薇不別。
伏虎巖前清客嘗,老饕嚼斷娘生舌。
餘香分餉老芝峰,彷彿家園小摘同。
此去零星休賣弄,珍藏大作蘇陀供。
老坡送江直入海,君今歸尋江之源。
外台去鄉苦不遠,為持使節臨潼川。
君家家世四海聞,單于一問驚胡塵。
歸來便合上清禁,胡為日念橫峨岷。
賢哉群從傳家風,夕郎名節世所宗。
諸卿亦復載清德,況君又似尚書公。
壽皇念舊久更深,聖明親擢傳玉音。
君歸寧能及黔突,定應召馹來追尋。
清獻入蜀攜一龜,君今數鶴同載歸。
他時未免蕙帳怨,人在西清鶴自飛。
程公許《觀浩齋楊先生偕後溪劉先生白鶴魏校書潼川南》詩詞原文及賞析
一日不見如三秋,人如湘浦春風樓。
危途崔嵬阪九折,萬事變滅水一漚。
我公方寸湛古井,砥柱四海之頹流。
藝蘭九畹媚幽處,公暇獨立誰為儔。
畏虎一悟真知說,亡羊不向諸子搜。
默參鄒軻論直養,長與潛聖同四憂。
繡衣方看霄漢立,青去忽賦氾濫福
平生得趣稽古樂,如水赴海無時休。
考盤棲包書萬卷,有意晚歲專一丘。
時無子西賦招隱,貪伴漁翁歸釣涪,
澗瀍脈絡元不斷,洙泗氣象端可侔。
身縻簡書去無繇,夜夢策蹇霜滿裘。
悠悠底是歸宿處,願聞一語歸而求。
勇撤皋比誰復見,訂頑之訓萬古留。
篆書為公揭素壁,千里寺寄寬離愁。
玄關道秘杳莫授予,玉鑰為我一啟不。
李流謙《予游潼川將訪魏城令君李仲明而不果作此寄之》詩詞原文及賞析
骨肉纏恩愛,友朋綴情義。
於君若兼之,何生結此契。
朅來東川游,咫尺桃李縣。
引車意甚決,牽衣事輒挽。
我如空中意,隨風出巖岫。
又如波上舟,東西聽水手。
有心不能酬,富貴那可必。
富貴吾不願,此見未宜失。
栽詩說相思,過雁或堪托。
雁能見君子,嗟予雁不若。
我來丹丘乘貳車,送客往往萬里余。
盛山使君別寖久,漢中郡丞新寄書。
公指四明喜鄰境,典午何知成畫餅。
揚旌忽作梓潼行,去路六千抑何迥。
餘杭名家多俊奇,君於輩行尤白眉。
雍容晉韶足夷曠,百家到手無停披。
向來郎曹天咫尺,引身閩山接商舶。
賈胡歎仰清節高,霧中親見越王石。
此行叱馭不作難,手遮西日又長安。
長安日近公應住,未放使星臨蜀山。
不然一行亦不惡,潼川應如錦城樂。
鄧侯功名凜如在,拾遺風采今猶昨。
流馬木牛諸葛公,飛輓正欲修前功。
蜀民險遠日凋瘵,摩撫要令畿甸同。
況公五絕追鼻祖,隸古真有兩漢風。
歸來富貴固未晚,為傳此學川西東。
杜侯歸未幾,又送秦侯歸。
錦衣赫相望,裡晟浴?/p>
僅存二三士,去意不可羈。
王張屢乞身,余亦五請祠。
豈不明主戀,去就各有宜。
昔歲語杜侯,志得官無卑。
近忽省前誤,熱突無寒煤。
君門天九重,赤子命一絲。
詩書謾脹腹,字字不適時。
俯瞰大江流,仰看蒼雲移。
悠悠未有屆,蹙蹙安所馳。
吳天豈民憎,翻覆不可期。
原隨力所逮,必以誠求之。
求之有弗得,況忍相瘠肥。
臨分重回首,吾匪懷吾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