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風生木末,遲景入泉心。
昔游衡山上,未曉入幽谷。
欲識所坐輿,橫版掛兩竹。
狀如鞦韆垂,高下不傾覆。
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
一峰高一峰,峰峰秀林木。
仰看同來客,木末見冠服。
高台石橋路,尋常雲所宿。
下方雷雨時,此上自晴旭。
紫蓋何突兀,萬里在一目。
餘峰六七十,僅如翠浪矗。
北有嬾瓚巖,大石庇樵牧。
下窺半巖花,杯盂琢紅玉,
飛雲峰畔過,攬之不盈掬。
祝融最高絕,紫蓋不足錄。
俯視同仰觀,蒼蒼萬形伏。
惟餘岣嶁峰,南睇半空綠。
彷彿認瀟湘,向岳流屈曲。
高處驚我魂,幡思宅平陸。
其東有雷穴,靈異謹勿觸。
雲來綿世界,雲去一峰獨。
僧窗或留罅,雲入不可逐。
絕頂橫石渠。仙人有遺躅。
山多金光草,夜半如列燭。
靈藥不可尋,吁嗟歸太速。
曳履江城北,逍遙訪仙鄉。
掃卻千里恨,愛此六月涼。
雲根埋宿雨,木末酣斜陽。
峭崖列巖竇,老樹攀穹蒼。
地坼三關暗,天開一隙光。
青霄麗太白,應此金之芒。
雙桃幾日熟,冷笑癡吳王。
洞開人已去,剛風舞霓裳。
仙凡本相近,此理自可量。
學詩未學仙,凡骨生慚惶。
是何山莽莽以橫,雲水浩浩而生風。
天低江迥日欲落,別意乃在蒼茫中。
問君此圖作者誰?浙東老人黃大癡。
松江先生舊知己,眼明為寫秋江姿。
重坡欹岸東南遠,木末參差見層褵。
蒼浦遙連楚澤深,石林盡帶吳堤轉。
是時先生從此歸,把釣欲拂雲中磯。
長風過雨蒲葦淨,水色淡沲沾人衣。
只今又作筠州客,惆悵松江渺雲隔。
離思猶迷雁蕩煙,歸心已歷洪崖石。
我思大癡焉得從,筆墨往往遺奇蹤。
草衣騎牛發如雪,吹笛憶過天台峰。
平生一筆不輕許,傲睨王侯笑塵土。
展圖坐對鳳山青,卻想高情動千古。
君不聞功名利達能幾何,長安離別日日多。
灞陵亭前春草碧,灞陵亭下春風波。
曉山障望眼,脈脈紫翠橫。
澄江已不見,況乃江上城。
結束治野裝,木末浮三星。
羸馬隴頭嘶,小車谷中鳴。
亭亭東灞樹,練練綠浦明。
篙師笑迎我,新漲沒蘋停
徑投一葉去,雲水相與平。
聊將塵土面,照此玻璃清。
懷我二三友,高堂晨與興。
風細桐葉墜,露濃荷盡傾。
凝香繞燕幾,安知路傍情。
陳必復《春日偕游響應山觀瀑泉飲漱玉亭上分復磴擁危》詩詞原文及賞析
溪山晴色妍,桃李春意賸。
野服烏角巾,郊遊偶乘興。
同行皆好賓,樂此境物勝。
古寺臨清潭,鳴泉落危磴。
孤亭上雲雨,木末渺難認。
林深行漸迷,谷虛語相應。
陰壑號悲風,懸蘿礙飛鐙。
掃花坐寒石,意與幽事稱。
崖巔記曾游,蘚濕墨痕凝。
登高浩懷古,歲月如墮甑。
百年幾朝昏,今昔一長憑。
道人苦將迎,頗亦厭車乘。
他時營菟裘,隙地儻可贈。
舉杯酌山靈,茲語為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