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炎風扇長夏,黃埃撲面湖堤下。
山水娛人未擬歸,擷蘭軒裡看圖畫。
中峰九疊開芙蓉,春雲盤盤上高松。
苔徑未逢秋雨屐,石樓似聽霜晨鐘。
飛鴻指點向何處,彷彿經行舊時路。
懸巖瑤草不知名,隔水桃花自千樹。
問君此圖作者誰,甬東邊郎風格奇。
丹巖綠水照白雪,高興如在鍾山時。
鍾山岧嶢皪夾雲起,六代繁華付流水。
芳草長懷北固游,啼鶯曾識東山妓。
當時二謝聲價同,登臨到處遺高風。
釣魚沖雪寒江上,騎馬踏雲空翠中。
只今南遊歸未得,日日臨圖看山色。
鳳凰一去來何時,落日荒台夢江北。
水墨古畫山石屏,雷起龍蛇枯木籐。
石囊嵌空自宮室,六月卷簟來曲肱。
松風琴瑟心可寫,水寒瓜李嚼明冰。
卻登夏畦視耘耔,烘顏炙背棲蒼蠅。
聞道九衢塵作霧,烏靴席帽如饋蒸。
歸嘗玉粒不敢飽,高車駟馬何能乘。
馮時行《紹興六年十月六日同信可舜弼進道謁隱甫值渠》詩詞原文及賞析
畫山畫骨更畫魂,范寬此中高出群。
君家八幅老筆墨,百年古篋鋪香芸。
我來日出掛東壁,蒼崖落雪飛紛紛。
寒鳥不動空無塵,蕩蕩晴天開四垠。
終南太華入霄漢,秀色千里填河汾。
想當盤礡未畫時,天地開闢雲中君。
長鯨吸川欲酣醺,疾起信手驅風雲。
須臾卻立萬嶺下,援筆往往齒沒齦。
平生愛山在夢寐,行年四十老更文。
摩挲巖壑重感歎,逕欲杖履從麋{上鹿下困}。
畫龍儻有真龍至,歸即到山非浪雲。
列仙之儒恐邂逅,煙霞芝朮應平分。
國朝畫手不可數,神妙獨數高尚書。
尚書意匠悟三昧,筆力固與常人殊。
林樹無根雲懵懵,崑崙泰華雲中湧。
山城野店不逢人,碧波翠嶂淋漓動。
於今絕響三十年,尚書筆法誰能傳?片籐尺青不易得,使我感慨心茫然。
吳興老趙薊丘李,兩地清風俱委靡。
古人丹青亦消毀,後學紛紛無乃是。
衛生卓犖志有餘,妙齡聲譽馳江湖。
泛觀今昔意未足,直與造化論錙銖。
嗚呼!安得有絹請君畫竹冠?置我長松下,坐看青山白雲過。
前代何人畫山水,長安關仝營丘李。
華原特起范中立,三子相望古莫比。
亦有北苑與河陽,後來作者誰能當。
米家小虎出逸品,力挽元氣歸蒼茫。
房山尚書初事米,晚自名家稱絕美。
藝高一代誰頡頏,只數吳興趙公子。
當時弭節匡廬峰,曾寫太平興國之神宮。
五峰卻立疑爭雄,台殿突兀紛青紅,中有雲氣隨游龍。
我對此圖臥三日,遂令奇氣生心胸。
亂來學士遭漂蕩,文藝草草誰能工。
筆精墨妙心更苦,那得再有前賢風。
於乎!乾坤浩蕩江海闊,使我執筆將安從?
五湖之水何冥冥,五湖之山何青青。
煙雨空濛寄絹素,吾聞善畫不畫形。
畫山畫水畫煙雨,界畫點綴分秤星。
寓意托興有所生,人品高絕名芳馨。
鬥牛分野古彭蠡,橘柚包貢今洞庭。
史傳同異不可考,青草丹陽兼宮亭。
諸老英魂可招否,亡吳霸越攜娉婷。
三致千金變名姓,橐裝恐帶戰血腥。
陸龜蒙,張季鷹,
無功可上彝鼎銘。江湖粗有蓴可羹,
何必石崇虀韭萍。滿身花影醉歸夜,
何必涯訓居朝廷。三高之中去一高,
似於人物太渭涇。鴟夷子者非我侶,
焉得張陸二高復起與我共揚舲。
遙想棲托佳,春霽引坦步。
鳥深牆外聞,花隔鼻先悟。
入門及賓館,宛若下山路。
蔥蒨清意滿,簡密幾叢樹。
眾草冗不芟,存為蠢動寓。
草木遂本性,愛物見平素。
人靜池出魚,屋衰梁飽蠹。
壁苔如畫山,天然臥游具。
園叟齒逾耋,似鶴林間遇。
內深冥真寄,外淺備禮數。
恍惚異世人,相對心疑懼。
雖疑且盤桓,嘯歌日至暮。
憐君將帥雖有種,多君智慧初無師。
篇章俊發已可駭,丹青妙絕當誰知。
自言五色苦亂目,況乃旨酒長傷脾。
手狂但可時弄筆,口病未免多微詞。
歌鍾一散任池館,幅巾靜坐空書幔
偶從禪老得真趣,此身不足非財訾。
世間翻覆岸為谷,猛獸相食虎與羆。
逝將得意比春夢,獨取妙語傳清詩。
眼看宮釀瀉酥酪,未與村酒分醇漓。
解鞍駿馬空伏櫪,寄書黃狗閒生厘。
江山平日偶有得,不自圖寫渾忘之。
臨窗展卷聊自適,盤礡豈復冠裳羈。
欲乘漁艇發吾興,願入野寺嗟兒癡。
行纏布襪雖已具,山中父老應嫌遲。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雲泉。濡翰生新興,群峰忽眼前。
黛中分遠近,筆下起風煙。巖翠深樵路,湖光出釣船。
寒侵赤城頂,日照武陵川。若覽名山志,仍聞招隱篇。
遂令江海客,惆悵憶閒田。
林景熙《毗陵太平院壁間畫山水熟視之有飛動勢殆仙筆》詩詞原文及賞析
山風不動雲四寂,萬頃波濤生素壁。
三峽夜怒搖星河,九溟書沸卷霹靂。
誰將江海一筆吞,華陽入硯玄波翻。
靈鰲東轉坤軸動,驚浪出沒蛟與黿。
毫端分寸千萬里,人心之險亦如此。
老僧閱世如閱畫,面壁凝然悟玄理。
嗟余老作汗漫遊,寒光飛動六月秋。
乃知瞿塘在平陸,安得竹葉吹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