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劍且勿歎,聽我《行路難》。
世途反覆多波瀾,焦原九折未為艱。
君不見漢謠斗粟歌未闌,長門一夕秋草殘。
骨肉之恩尚如此,何況他人方寸間。
又不見絳侯身榮應系獄,賈生終對長沙鵩。
功成更覺小吏尊,才高寧避明時逐。
所以赤松子,遠赴中林期。
誰能吳江上,見笑鴟夷皮。
驪龍有珠在滄海,勸君逆鱗勿嬰之。
子推介山下,屈原湘水湄。
當時枘鑿自不量,至今憔悴令人悲。
行路難,難為言。
滄浪一棹且歸去,長安大道橫青天。
平生愛雪如子猷,江湖乘興常泛舟。
長篙斫冰陰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淙琤大響出船底,兩舷戛擊鏘鳴球。
棹夫披蓑舞白鳳,灘子挽繂拖素虯。
四開篷窗愛清供,風捲花絮飛來稠。
飄飄著衣寶唾住,片片入酒春酥福
醉中榜入玉煙去,耳熱不管寒颼颼。
大千空濛到何許?日暮未肯回船頭。
夜深凍合隨處泊,歌呼達曉魚龍愁。
明朝掬雪颒且漱,揮毫落紙雲煙遒。
新詩往往成故事,至今句法留滄洲。
推遷華年弦柱換,俯仰歸鬢塘蒲秋。
曉衾聞雪亦健起,逕欲一棹追昔游。
氈衫胖肛束渾脫,絮帽吽衙啥釣省?/p>
十步出門九步坐,兒女遮說相苛留。
謂言此是少年事,歲晚戶牖當綢繆。
萬景無窮鼎鼎至,百年有限垂垂休。
夢隨落雁墮沙嘴,愁對饑鴟蹲瓦溝。
重尋勝踐可復許,且挹清寒揩病眸。
須臾未遽妨性命,呼童盡卷風簾鉤。
若論修養事,知有幾多門。諦當歸宿處,是靈根。至真至道,簡易合乾坤。坎離並水火,止是筌蹄,粹然一點長存。個中如薦得,悟了五千言。金晶飛肘後,透崑崙。清江九曲,一棹破煙昏。水擊三千里,九萬鵬程,化成元是冥鯤。
夢魂常向故鄉馳,始信人間苦別離。
夜半倚床憶諸弟,殘燈如豆月明時。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籬繞屋樹交加。
悵然回憶家鄉樂,抱甕何時更養花?
春風容易送韶年,一棹煙波夜駛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時隨帆頂過長天。
花肅肅。楊柳三眠未足。一棹溪山新漲綠。舊歡無夢續。莫問杜鵑啼蜀。只有江南水竹。北客淒涼無伴獨。春山生草木。
秋雨空山夜,非君不此來。高於剡溪雪,一棹到門回。
桃源東回溪轉長,桃花開時春日光。
幽禽出樹亂紅落,游魚吹花流水香。
山人正住溪之滸,屋角花開自成塢。
尋源未許武陵人,隱者但作桃花主。
拄杖穿花來水頭,禽魚亦解識風流。
往來況有樵雲叟,何惜銜杯同唱酬。
一尊如出桃花色,花落尊中已無跡。
醉鄉泠泠白日閒,黃塵滾滾青山隔。
明年此日桃花開,何人淨掃溪陰苔。
我亦天台約劉阮,春風一棹酒船來。
稚金不耐老火鑄,有烈秋陽尚驕倨。
汗流亭午憶淒風,氣應佳辰欣白露。
朝來開窗迷眼界,霧色無邊莽回互。
誰為夜半有力者,竅負群山著何處。
卻驅滄海白潮來,濤浪初平不成怒。
人家慘淡暗漁浦,水墨微茫認煙樹。
我行有似江湖雀,彼岸慶怪浮杯渡。
從教弱水三萬里,一棹桃源未迷路。
忽然五霞漏激射,清飆作陣翻空鶩。
渤澥盡輸無極底,祖龍枉被徐生誤。
雲屏儼映蓬嶠矗,鳳翼鶱帶瀛洲嫮。
連蒼接翠層疊青,秀色著絢忘初素。
前觀象岡非夢迷,後矚離婁豈驚寤。
真化自然相隱顯,幻士謬爾生智故。
有真無幻信誕分,此境易透亦難覷。
要知萬理無不寔,聚散一致此焉悟。
常記向時聞劇論,知自少年得真趣。
風雲變態襟抱開,山水之樂仁智具。
胡為顰呻不料理,冰炭受坐瘧鬼怖。
原君讀此一醒然,未負當年少陵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