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堯則天,與天同大。
俯視九州,細於一芥。
挈以畀舜,超然自邁。
維舜則堯,與堯同高。
俯視四海,細於一毫。
挈以畀禹,熙然自陶。
堯舜之禪,允矣嘉躅。
若稽厥齡,或髦攸趣。
洪惟高宗,才五十六。
遽行堯事,有斷於獨。
洪惟壽皇,才六十三。
遽行舜事,不謀於僉。
未倦於勤,先養其恬。
功成身退,道與天參。
聖人視天,遞進遞退。
進退俱休,堯逐個之運。
於赫兩朝,德宏業峻。
銖較寸量,寧啻堯舜。
堯七十六,治水雲初。
咨岳試鯀,不遑寧居。
高宗時則,斯慶壽余。
久與道息,心實若虛。
舜六十三,即真雲始。
咨岳相禹,不遑寧止。
壽皇時則,斯巽位已。
新與道休,心豁若洗。
凡退政幾,等與大徽。
此退之蚤,彼退之遲。
遲容可及,蚤孰逾斯。
凡傳國璽,等謂大媺。
彼傳之賢,此傳之子。
賢容可求,子孰獲只。
傳子若賢,一出於天。
天固與子,尤人所便。
便而遂者,榮具慶全。
退蚤若遲,一關於數。
數固與蚤,尤人所慕。
慕而得之,榮全慶具。
蚤於堯舜,三十三年。
獨不一後,獨不一先。
兩朝吻合,時乃自然。
舜後於堯,七歲而禪。
胡為爾稽,匪有攸戀。
不欲與堯,匹休齊善。
壽皇禪意,蓋與舜俱。
所後七年,匪跡是拘,
不期而同,自然之符。
高宗禪時,久暘忽雨。
雨應雲何,恩洽以溥。
壽皇禪時,久雨忽暘。
暘應雲何,德輝以光。
得天之應,誕彰孔盛。
新皇丕承,合為三聖。
用牲於廟,靡靈弗歆。
式昭新皇,上合天心。
決政於堂,靡弗弗暢。
式昭新皇,下符人望。
天人同歸,欲逃莫從。
雖父傳子,亶為至公。
漢唐豈無,揖遜之主。
非出本心,未為盛舉。
猗三聖君,真堯舜禹。
三聖一家,累洽重華。
前未之有,後無以加。
小臣獻頌,大而非誇。
禪家流,勿忌諱。
干木隨身,逢場作戲。
有時高臥白雲,有時持盂鬧市。
有時愛撫沒絃琴,有時善宣無量義。
有時似癡似騃,有時為祥為瑞。
不是碧眼胡,亦傅大士,
住,住,
他年自有知音知,何必清風動天地。
一日射雉六十三,命中要是人所難。
一日射虎三直六,驍勇無前誰不伏。
沙平草軟雪泥乾,手拓弓弦腰兩鏃。
祥麟選馬捷若龍,翻身已墮雙飛鵠。
拜賀將軍箭有神,摩旗拍鼓轟相逐。
錦褾大袖掛虛堂,勇夫視之心發狂。
不如緩帶氈車上,舉酒割鮮殊不忙。
三月三十日,春去人盡惜。
我獨惜春多,欲留春不得。
憶昨仕行都,亦屢逢春色。
王事多鞅掌,常苦無暇隙。
擔上看桃李,負春長歎息。
每欲早歸田,恨不生羽翼。
及至今得歸,亦復少歡適。
平生無室廬,方且事工役。
老妻病累年,年來覺轉劇。
百事總關心,十日九不懌。
把酒對東風,一春能幾夕。
因念夢幻軀,處世不滿百。
今日六十三,已是桑榆迫。
縱使到七十,能得幾年客。
幸春有舊好,一笑常莫逆。
今既捨我歸,動是經年隔。
聊復倒離樽,與春話胸臆。
我方葺園亭,隨分足泉石。
準擬共東君,著此幾兩屐。
丁寧春早回,莫使常相憶。
今宵已拼醉,坐待東方白。
明旦各分飛,斷腸芳草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