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犀行》古詩文
【詩原文】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
蜀人矜誇一千載,泛溢不近張儀樓。
今年灌口損戶口,此事或恐為神羞。
終藉堤防出眾力,高擁木石當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參人謀。
嗟爾三犀不經濟,缺訛只與長川逝。
但見元氣常調和,自免洪濤恣凋瘵。
安得壯士提天綱,再平水土犀奔茫。
《石犀行》
【古詩解釋】
【鶴注】李冰作石犀以厭水滅。上元二年秋八月,灌口損戶口,故作是詩,然意亦有所寓也。《華陽國志》:李冰作石犀五頭以厭水精,穿石犀溪於江南,命曰犀牛裡。後轉置犀牛二頭,一在府中市橋門,一在淵中。陸游《筆記》:石犀,在李太守廟內東階下,亦粗似一犀,正如陝之鐵牛。一足不備,以他石續之,氣像甚古。《全蜀總志》:李冰五石犀,在成都府城南三十五里。今一在府治西南聖壽寺佛殿前,寺有龍淵,以此鎮之。一在府城中衛金花橋,即古市橋也。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1,刻石立作五犀牛。自古雖有厭勝法2,天生江水向東流3。蜀人矜誇一千載,泛溢不近張儀樓4。今日灌口損戶口5,此事或恐為神羞6。
(《石犀行》,諷廟堂無匡救之人也。首段,譏厭勝之謬。江水東流,非關厭勝、目系灌口沖決,則知神不能為力矣。蜀人向誇此犀,盡誕妄耳。)
1《華陽國志》:秦孝文王以李冰為蜀郡太守。2《漢·高帝紀》註:蕭何立未央宮以厭勝之術,《郭璞傳贊》:「雖稽象或通,而厭勝難恃。」3《莫愁歌》:「河中之水向東流。」4《華陽國志》:張儀築成都城,屢頹不立,忽有大龜周行旋走,巫言依龜行處築之,遂得堅立。城西南樓,百有餘尺,名張儀樓,臨山瞰江。《成都志》:李冰為蜀郡守,化為牛形,入水戮蛟,故冬春設鬥牛之戲。祠南數千家,邊江,低圮雖甚,秋潦亦不移。5李膺《益州記》:清水路西七里灌口,古所謂天彭關。《元和郡縣志》:灌口山,在彭州導江縣西北二十六里,文翁穿湔江灌溉,故以灌口名山。《舊書》:上元二年七月,霖雨,至八月方止。灌口損戶口或是此時。6《書》:「無作神羞。」范成大《吳船錄》:崇德廟,在永康軍城西門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廟食處也。
修築堤防出眾力1,高擁木石當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2,詭怪何得參人謀3。嗟爾五犀不經濟4,缺訛只與長川逝5。但見元氣常調和6,自免洪濤恣凋瘵7。安得壯士提天綱8。再平水土犀奔茫。
(此欲扶正道以杜神怪。築堤乃正道,厭勝乃詭怪。朝有良相以調元氣,自然水不為災。彼缺訛之物,非關經濟,何不提去以滅其跡乎。修築在官,而調和在朝,此推本之論也。此章亦八句分段。)
1《月令》:「季秋之月,完堤防,謹壅塞,以備水潦。」2《左傳》:「作法於涼,其弊猶貪。」《通鑒》:光武信用讖文,桓譚諫曰:「觀先王之所記述,鹹以仁義正道為本,非有奇怪虛誕之事。」3丘遲詩:「詭怪石異象。」《易》:「人謀鬼謀,百姓與能。」4朱註:《蜀王本紀》、《華陽國志》、《水經注》、《成都記》,皆雲李冰作犀牛五頭,後來止二犀可見,其三頭已不存,所謂「缺訛只與長川逝。」缺,損其數。訛,易其處也。5祖孫登詩:「長川照落日。」6《論衡》:「天稟元氣,人受元精。」7《海賦》:「昔在帝媯、巨唐之代,天綱浡潏,力調為瘵。洪濤瀾汗,萬里無際。」8沈約詩:「安得壯士駐奔羲。」《後漢·陳蕃傳》:「志清天綱。」《杜臆》:壯士,謂才相。天綱,謂國柄。《舜典》:「咨禹,汝平水土。」
乾元元年九月,置道場於三殿,以宮人為佛菩薩,北門武士為金剛神王,召大臣膜拜圍繞。當時黷禮不經甚矣,故有厭勝詭怪等語。且自李峴貶斥,朝無正人,故有調和元氣之說。此詩寓言,亦確有所指矣。
-----------仇兆鰲 《杜詩詳注》-----------
問唐代 古詩 《石犀行》 的詩作者是誰?
答唐代 古詩 石犀行 的詩作者是詩人 杜甫。
問古詩 石犀行 有多少字?
答古詩 石犀行 共127字。
問詩句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 下一句是什麼?
答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問杜甫 的 石犀行 是什麼時候的詩?
答杜甫 的 《石犀行》 是 唐代 的詩詞。
問詩句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出自哪一首詩?
答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出自 唐代 古詩 《石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