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喜論兵,魁然萬人敵。
嘗持一尺箠,跨馬河南北。
方今邊利害,口手能講畫。
疑師谷城翁,方略已自得。
天兵卷甲老,壯士不肉食。
低徊向詩書,文字銳鑴刻。
科名又齟齬,棄置非人力。
黃壟雕罽裘,逆旅同偪仄。
秋風吹殘汴,霰雪已驚客。
浩歌隨東舟,別我無慘惻。
閩生今好游,往往老妻息。
南陔子所慕,天命豈終塞。
鄭公嵇阮流,野性本麋鹿。
平生傲羲皇。白首就羈束。
大寒客無氈,官冷飯不足。
顧予支離人,攘臂受余粟。
江魚尾盈尺,飽食勝梁肉。
荊山富樵蘇,丈室有餘燠。
頑疏愧前哲,所得逾往躅。
談經追時好,俯爺負愧忸。
流光逝不反,愁鬢日改綠。
世道劫火燃,不燔乃良玉。
晚交定難恃,雲雨手翻覆。
官居真蘧廬,束擔聊托宿。
求田意雖鄙,此計正宜速。
歸尋谷口耕,勝賣成都卜。
坐想帶經鋤,倚耒聽布谷。
鄭聲良可厭,閒抱七絲琴。
欲識調弦意,理人先理心。
鄭虔別去已離群,遲暮何堪又別君。
弟子皆知師□季,上官應不吏朱雲。
才多未給尚方札,飯少聊羹泮水芹。
定與朋招及門者,共尋墜緒訪遺文。
鄭老曾為前代官,江湖相見獨饑寒。
不道夜深霜露重,猶將玉笛倚闌干。
鄭重傳河尹,慇勤捨蓋公。
今安裨議政,昔已坐談空。
鄉飲乾戈詬,花朝雨雪中。
明當移棹去,啼鳥綠匆匆。
鄭客西入關。
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
相逢平原裡。
璧遺鎬池君。
明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
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
千春隔流水。
鄭宰金閨彥,年來解紱歸。
囊裝輕劍在,場屋故人希
水館酒初罷,霜江颿欲飛,
無煩重回首,行矣近天暉。
鄭相清賢慎有餘,好魚魚至竟何如。
退魚留得終身祿,祿在何憂不得魚。
鄭氏傳家學,詩書不愧心。
佩刀知素業,左序況同襟。
但喜知難字,何能識至音。
小軒多暇日,為賦九州箴。
鄭公高義絕陳雷,別我姑胥首重回。
書跡橫斜良足喜,訃音曲折可勝哀。
定知泡影垂垂盡,故傍江湖得得來。
俗眼看公終未是,無生滅處詠歸哉。
鄭聲淫復蕩,魯受齊人歸。
古樂和且正,翻使文侯睡。
佞言耳樂聞,直道心翻忌。
唯知任所好,何曾顧顛墜。
古樂與鄭聲,邪正宜留意。
鄭衛撼俗耳,姬姜接凡目。
醇酎誑渴吻,大房誘饑腹。
一閾內外間,鮮不妄舉足。
堂堂七尺軀,頃刻萬感觸。
人生性本靜,情動乃有欲。
靜善動亦善,堯舜可同躅。
動惡喪厥靜,為桀為禽犢。
恭惟方寸心,性情賴管束。
勿狎寧孔畏,匪狂尚箕肅。
思精造詣深,察久酬應熟。
北辰居其所,初九不遠復。
可待豶豕牙,故已童牛牿。
性靜人所同,心靜我所獨。
心靜非不動,存性情乃伏。
天地與我者,所寶不盈掬。
完我所因有,得之異逐鹿。
苦辛子祝子,為親營半菽。
頗欲謝湖海,歸歟臥茅屋。
清夜一孤燈,不疚內自燭。
養氣非養體,未藉台饋肉。
胸中線五色,筆底泉萬斛。
誰其相料理,回首送鴻鵠。
離婁下十四,三自養何縟。
紫陽居資對,我亦當熟讀。
鄭元和,受寂寞,道是你無錢怎奈何?
哥哥家緣破,誰著你搖銅鈴唱輓歌。
因打亞仙門前過,恰便是司馬淚痕多。
鄭州跛男子,識者惟客師。
深沉有容量,不為同列知。
唾面戒其弟,俯世一何卑。
君看白水澗,沫額宣駑資。
鄭子有書癖,對書百事忘,頭亂不暇櫛,炙冷不暇嘗;持此金石心,力求古文章,吟哦屈宋作,蚤夜聲琅琅。
方揮卻日戈,恥窺及肩牆。
不見今六年,所得非復常。
扁舟夜過我,劇論神激揚。
徐出二三篇,稊米於太倉,已足起衰懦,黑絲生鬢霜;使得盡見之,殆可鍼膏肓。
願子繼自今,勿惜傾錦囊。
因來數為寄,歲晚慰所望。
鄭公去年離北平,束書抱病來南京。
城隅解後喜且驚,開顏握手言再生。
自從南北屨構兵,日夜悵望鄉關情。
幾回寄書雁南征,中心搖搖若懸旌。
苦遭喪亂百病嬰,客邊囊橐一旦傾。
此來四顧徒煢煢,豈料吾子與合併。
我時聞之涕泗橫,況公素有文章名。
居官勝國職最清,經筵□擢轉庠黌。
及當玉署已宦成,又為奉常典粢盛。
人生際此自足榮,但恨白髮已數莖。
懷哉屈子全忠貞,誼與日月同光晶。
願言夕餐秋菊英,佩明月璫紉茞蘅。
懸河之論春雷轟,使旁睹者顏發蠙。
索居半載留帝城,坐聽夜雨哦寒檠。
眼前倏忽時變更,春風一見衰草萌。
公家孝義好弟兄,遣兒千里來遠迎。
乃今得請荷聖明,身若插羽乘風輕。
過門雲別明遂行,開船要趁蒸雨晴。
夜久不寐視長庚,長庚欲落鐘鼓鳴。
庭樹喔喔聞雞聲,蒯緱起舞冠絕纓。
公歸我愁絲亂縈,亦有夢寐懷先塋。
如過吾父款柴荊,為言恨不同趨程,終當早晚乞歸耕。
鄭侯應淒惶,五十頭盡白。昔為南昌尉,今作東郡客。
與語多遠情,論心知所益。秋林既清曠,窮巷空淅瀝。
蝶舞園更閒,雞鳴日雲夕。男兒未稱意,其道固無適。
勸君且杜門,勿歎人事隔。
鄭楊段薛,炙手可熱。欲得命通,魯紹瑰蒙。
鄭公龍變不容親,猶有先生不絕塵。
定力不為生死動,始知天地有閒人。
漢字鄭的意思
鄭
(形聲。從邑,奠聲。從邑,與地名、邦域有關。本義:周代諸侯國名,姬姓)
同本義 [Zheng state]
鄭,京兆縣,周厲王子友所封。從邑,奠聲。宗周之滅,鄭徙繒洧之上,今新鄭是也。--《說文》
至於南鄭。--《穆天子傳》。此舊鄭也。
鄭穆公使視客館。--《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周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於此。在今陝西華縣境。其後犬戎殺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與晉文侯定平王於東都,武公遷居東都畿內,都新鄭,即春秋之鄭國。戰國時為韓所滅。又如:鄭聲(鄭國音樂);鄭風(《詩》十五國風之一);鄭國渠(古代關中平原的人工灌溉
鄭(鄭)zheng
⒈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新鄭一帶。
⒉[鄭重]慇勤:千里故人心~重。〈引〉認真,嚴肅: ~重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