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松嶺上黃千葉,載酒年年踏松雪。
劉郎去後誰復來,花下有人心斷絕。
東齋夜坐搜雪句,兩手龜坼霜須折。
無情豈亦畏嘲弄,穿簾入戶吹燈滅。
紛紛兒女爭所似,碧海長鯨君未掣。
朝來雲漢接天流,顧我小詩如點纈。
歐陽趙陳在戶外,急掃中庭鋪木屑。
交遊雖似雪柏堅,聚散行作風花瞥。
晴光融作一尺泥,歸有何事真無說。
泥干路穩放君去,莫倚馬蹄如踣鐵。
蘇軾《歐陽季默以油煙墨二丸見餉各長寸許戲作小詩》詩詞原文及賞析
書窗拾輕煤,佛帳掃余馥。
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
癡人畏老死,腐朽同草木。
欲將東山松,涅盡南山竹。
墨堅人苦脆,未用歎不足。
且當注蟲魚,莫草三千牘。
雲淨天既碧,境幽月逾光。
未數鈷鉧潭,不羨桂子堂。
霏霏香霧橫,藹藹明輝揚。
冥搜興乍酣,徙倚夜未央。
走兔望圓魄,飛鳥喜新涼。
但知整綸巾,何用翻霓裳。
芳尊聊自傾,玉盤欲誰將。
美人何時來,渺渺天天方。
鳳雛驥子日相高,白髮蒼顏笑我曹。
讀遍牙籤三萬軸,卻來小邑試牛刀。
出處年來恨不齊,一樽臨水記分攜。
江湖咫尺吾將老,汝穎東流子卻西。
白馬津頭春水來,白魚猶喜似江淮。
使君已復冰堂酒,更勸重新畫舫齋。
道傍垂白定沾巾,正似當年綠發新。
故國依然喬木在,典刑復見老成人。
新詩日以多,古意日以往。
我欲求玄珠,未易覓象罔。
中道良獨難,執玉迷俯仰。
索居無誰語,掩捲起遐想。
當求古人知,何用世俗賞。
意到亦偶然,深刻戒斯鞅。
惟堪自娛戲,非欲互標榜。
唐公謬見推,薛侯詎宜長。
徘徊西河上,月落眾星希
哲人萎中道,雨絕將安之。
昔者麗鴻藻,玉振含清暉。
名理軼晉魏,雅言襲軻思。
連駕覲馳道,並坐侍端闈。
及門懷燕婉,升堂接逶迤。
方期黃鵠翔,忽作朝露晞。
黔婁不蓋體,延陵有遺悲。
層阿翳寒樹,平楚曖希微。
帷(左巾右荒)衣廣柳,縞冠涕如縻。
水從章江去,雲繞楚山飛。
已矣如有聞,斯文不在茲。
嗚呼個是文忠琴,嗚呼此琴今尚存。
堂中圖書散失盡,留得七弦傳子孫。
六言自書書在腹,古錦梅花留不得。
嗣孫賢者能忍貧,不向豪家博珠玉。
初鼓如撼昭陵松,鞏原流水青溶溶。
三宗龍袞在帝左,曾把鈞天賜與公。
再鼓似播清穎水,只將漱流肯洗耳。
曾蘇兩生招不來,自寫新聲付兒子。
堯囚山,舜放野,
自茲以下不平苦。與君所得婦女謗,
此日一洗清萬古。小儒昔誦五季傳,
頗訝春秋體微變。今來再聽七絃琴,
南薰遺制喜復見。浮雲流盡白日逃,
何用廣陵與離騷。譜成只度歐家曲,
秋聲賦人廬山高。
斷鰲奠極戲者誰,岷山如龍萬里馳。
大江之陽起衡岳,崒嵂散作千委蛇。
直趨四明卓秀偉,二百八十峰參差。
潮江合拜山駐腳,伏脈分行東西支。
東或峨眉或鳳翼,□□萬頃琉璃陂。
二靈龜浮挾霞嶼,大涵回顧藏嶮巇。
我昔經行一俯仰,問百年前□何其。
邇來世變那可道,前輩風流歸春澌。
山川無言黯失色,徒使旁觀重噓欷。
西來諸峰江之外,獨抱古青何巍危
遠踏渤澥瀰湠漫,近枕慈水清漣漪。
平生聽人歷鋪說,屐齒欲到足猶縻。
況彼地靈所融結,是為之越老屈奇。
且聞勝處巧蓍屋,包括光景無餘遺。
幾年期我數語贅,終恐摸索非真知。
忽焉自省筆自舞,但說此翁他何疑。
怪石稜稜聳瘦骨,秀色隱隱開疏眉。
寬曠能容萬壑赴,峭特雄壓千秋卑。
雲雨蓄洩大功用,波濤變化皆文辭。
上而層陰入鳳凰,下而瑞脈生蘭芝。
鉻藹藹自來去,本相不受時牡脂。
曉猿不驚鶴怨,幽花野草芳菲菲。
以所見見有如此,又何以觀山水為。
君不見蘇子由詣京師,自謂終南嵩華雖已見,
不若得見韓公琦。又不見歐陽公贈別時,
說道廬山高哉幾各仞,即此便是劉凝之。
我翁視此亦可愧,愧我蕪拙欠發揮。
若曰湖山精舍自品題,自有黃曹二賢之長詩。
廬陵間氣歐陽公,宗主文脈魁蘭宮。
給紀詔來簡眷濃,職居館閣譽望攏
聖明天子是仁宗,拔賢招俊萃群工。
希文何為去匆匆,諫官不言祗蔽蒙。
惟公壁立秉精忠,獨抱鯾論心忡忡。
顯責若訥極匪躬,飄然夷陵凜高風。
高風凜冽誰能同,地靈人傑國不空。
魁名自見六一翁,翱翔天祿名尤崇。
忠肝義膽何其雄,憤彼陰邪後內訌。
崇論宏議要力攻,責彼諫者達四聰。
摧奸擊佞深有功,吁嗟眾目昏如蒙。
劃然見此光瞳瞳,吁嗟眾耳塞如聾。
轟然聞此聲渢渢,丹心一片對穹窿。
名齊歐老壓岱宗,賴有諫臣鑒由中。
賢相意與公議融,全名不作夷陵窮。
公心豈計窮與通,使我躍起激懦衷。
賢哉兩魁碩且洪,仁山突兀文水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