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齡誦書史,所慕在經世。
靦顏科目中,頗恨愆素志,
天府兩貢書,恥逐時粧媚。
諸公娛樂賞音,偶玷春官第。
王明渴疇咨,臨軒有故事。
明當鼓枻下,陛對去天咫。
采蘭有常供,胡為輕萬里。
趨庭願有聞,丁寧汝其識。
謹無曲學阿,恐作儒冠恥。
士當志遠大,富貴餘事耳。
百拜請書紳,誓言其敢替。
萬古洙泗傳,豈為青紫計。
虞集 《蘇武慢 鳴鶴餘音全真馮尊師,本燕趙書生,》詩詞原文及賞析
曲,高潔雄暢,最傳者蘇武慢二十篇。前十篇道遺世之樂,後十篇論修仙之事。曾稽費無隱獨善歌之,聞者有凌雲之思,無復流連光景者矣。予山居每登高望遠,則與無隱歌而和之。無隱曰,公當為我更作十篇。居兩年,得兩篇半,殊未快意也。昭陽協洽之年,當嘉平之月,長兒之官羅福予與客清江趙伯友,臨川黃觀我、陳可立游。樂叔吳文明,平陽李平幼子翁歸,泛舟送之。水涸,轉鄱陽湖,上豫章,遇風雪,十五六日不能達三百里。清夜秉燭,危坐高唱,二三夕間,得七篇半。每一篇成,無隱即歌之。馮尊師天外有聞,得七篇半。每一篇成,無隱即歌之。馮尊師天外有聞,能乘風為我一來聽耶。明春,舟中又得二篇,並無俗念一首。後三年,仙遊山彭致中取而刊之,與瓢笠高明共一笑之樂也。道園道人虞集伯生自笑微生,凡情不斷,輕棄舊磯垂釣。走馬長安,聽鶯上苑,空負洛陽年少。玉殿傳宣,金鑾陪宴,屢草九重丹詔。是何年、夢斷槐根,依舊一蓑江表。天賜我、萬疊雲屏,五湖煙浪,無限野猿沙鳥。平明紫閣,日晏玄洲,*發太霞林杪。蒼龍騰海,白鶴衝霄,顛倒一時俱了。望清都、獨步高秋,風露洞天初曉。
行李在門外,駕言歸帝都。
三年宰杭州,警敏材有餘。
檢身不容玷,清冰瑩玉壺。
遇事有所立,風雨信不渝。
吐哺出延客,懸榻時待儒。
雅量不遺物,狙詐嗤庸奴。
胸中水鑒明,黑白分兩途。
慈良恤民瘼,嚴憚戢黠胥。
去夏忽大饑,米粒貴比珠。
農民既無蓄,官廩素乏儲。
君以身任責,詢謀及樵蘇。
聲威聳鄰寇。日贍幾萬夫。
一一勞措畫,晨飯常至晡。
惜哉當路者,訪問亦已疏。
此功肩古人,反與泛泛俱。
要當公論定,會有聞天衢。
我衰耕谷口,屹然如枯株。
他人不著眼,屢辱顧草廬。
脫略時輩禮,待以國士徒。
臨別難為懷,欲贈將焉如。
但願益磨礪,器宇恢遠圖。
貴富皆分內,青氈君豈無。
力疾出送別,酸風生道隅。
征旆不容駐,搔首空躊躇。
先達志其大,求息不約文。士伸在知己,已況仕於君。
微誠夙所尚,細故不足雲。時來忽易失,事往良難分。
顧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勳。亦以行則是,豈必素有聞。
千慮且猶失,萬緒何其紛。進士苟非黨,免相安得群。
眾口金可鑠,孤心絲共棼。意忠仗朋信,語勇同敗軍。
古劍徒有氣,幽蘭只自薰。高秩向所忝,於義如浮雲。
千載一遭遇,往賢所至難。問余奚為者,無階忽上摶。
明聖不世出,翼亮非苟安。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時來,竊位三歲寒。誰謂誠不盡,知窮力亦殫。
雖至負乘寇,初無挾術鑽。浩蕩出江湖,翻覆如波瀾。
心傷不材樹,自念獨飛翰。徇義在匹夫,報恩猶一餐。
況乃山海澤,效無毫髮端。內訟已慚沮,積毀今摧殘。
胡為復惕息,傷鳥畏虛彈。
典午氏之盛時兮,余鼻祖曰子荊。
謀樂郊以隱居兮,颺漱石之清名。
有聞孫曰承公兮,嘗令鄞與余姚。
愛會稽之山水兮,爰徙家於茲城。
當永和之九年兮,惠風暢夫莫春。
偕王謝之諸公兮,會修禊於蘭亭。
賦臨流之五言兮,寄幽尋之逸興。
泛回沼倚修竹兮,松風落而冷冷。
維興公尤好事兮,作流觴之後序。
助逸少之高致兮,齊芳譽於難兄。
既乃登陸而游兮,歷天台與四明。
漱飛瀑於筆端兮,遺擲地之金聲。
余自句章徙姚兮,倏綿歷乎十稔。
慨風流之浸邈兮,幸猶為夫越氓。
掬清泉之潺湲兮,友過雲之溶洩。
訪樊榭之杳靄兮,棲石窗之玲瓏。
客有過余兮,謂余博覽而好古。
世為越人兮,胡不志夫越之風土。
余謝不能兮,傴余指而縷數。
前有靈符之記兮,後有龜齡之賦。
嗟彼皆已為陳跡兮,時亦隨夫所遇。
儻含毫而不斷兮,將羞余之鼻祖。
雨眠起宵坐,搔首偶不欣。
孤念元無感,懷我同社人。
昨日林先生,抱經出成均。
初聞為渠喜,忽悟誰我親。
緬然記宿昔,夜穎水際門。
微月耿秋寂,幽蛩慨涼新。
論詩煮豆粥,粥熟天已晨。
先生補天手,萬象焉能春?
若非千載仰,卻要今世珍。
聖門舊傅業,不在先生身。
雪前何有松?燬中諒非珉。
論思尺有咫,決去曾逡巡。
誰言我無耳?老矣未有聞。
先生又捨我,離別尚足雲。
桂山玉筍立,桂水羅帶紋。
得句能寄似,不須持嶺雲。
高台壓萬井,四絕埃與氛。
上有金仟廬,凌虛結楣芬。
嘗聞登其巔,直視太行雲。
蘭觀良跂予,夙駕慚後君。
況當朱炎月,烈風來朝嚑。
泛瀲白正醴,飄颻輕練裙。
想像簫鼓處,寥寥如有聞。
一寫沈鬱憂,懷古何足雲。
陽氣渙不收,淫雨夜復晝。
倒傾怪盆翻,並集疑輻湊。
鳩婦頻見離,蛇醫頗遭詬。
日月何道行,雷霆半空鬥。
顧無大藥資,己彼太虛罝。
下堂褰裳齊,出戶縮頸脰。
相忘魚圉洋,並坐鳥棲宿。
不辨過河牛,時看掛樹蜼。
乞漿歲在酉,祭社日惟戊。
民謠適厚誣,神賜誠大繆。
攸除荊室完,既瀦白渠溜。
叵將瓿帟盛,強把桔槔救。
具棹防陸沉,移書緣屋漏。
因之憫大田,豈暇念靈囿。
荷蓑徒水耕,痔矰休火耨。
溪毛繞宅生,田稚幾家茂。
灶沉或浮釜,牆覆乃失溜。
湯湯鹹其咨,蕩蕩孰能救。
斯倉不成千,厥賦難至冓。
空聞田畯喜,亦笑楯郎怐。
積惡等貫盈,飲酒比多又。
極備固有由,太甚不可復。
往日害未消,今歲勢仍驟。
槁項八口饑,疾首兩眉皺。
神禹合胼胝,蒙莊念昏瞀。
地誌費推尋,水經慵句讀。
出門一壺隨,俯井尺繘收。
花姬首夜膏,石丈齒朝漱。
彼蒼有聞知,下土敢陳奏。
朝廷闕四門,刑罰謹三就。
聽政厭衡石,祈年飾籩豆。
誰召淮吳災,復致川廣寇。
居人廢鋤犁,行者耀甲冑。
赤子困泥塗,蒼生脫衣袖。
米價市上騰,錢神橐中走。
寫帖顏腹空,題詩沈腰瘦。
況茲雨再零,絕類人多疚。
否塞求疏通,崎嶇戒顛踣。
幸有客露冕,豈乏人衣繡。
發廩在斯今,為府合仍舊。
首從芻蕘詢,急向膏肓灸。
莫厚庶以寧,不傭遂全覆。
滂沱免月離,霢霂應春候。
因地修厥利,自天獲多祐。
漸墾千畝連,卒致萬家富。
吳沼尚無虞,蜀天底須諲。
頓如元豐間,不落貞觀後。
永圖幸勿忘,膚見奚足狃。
一挽康年回,吾邦即非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