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公溯《陳行之二年三至寧江嘗有游吳之興而尚不果》詩詞原文及賞析
君如歷塊馬,萬里當霜蹄。
今為繞枝鵲,終夕未安棲。
二年三風過,每至醉似泥。
我貧觴豆薄,飯豆兼羹藜。
汲碧雲雨硤,擷青風露畦。
焉能效季倫,咄嗟辦蓱薺。
君婦工烹調,刀幾勞柔荑。
昔嘗留我飯,鮮腴出中閨。
慎勿笑粢糲,平生把鋤犁。
朝來忽告別,復指巴渝西。
借問王內史,何時游會稽。
壬戍孟秋,蘇子夜遊,赤壁舟輕漾。觀水光、彌渺接遙天,月出於東山之上。與客同,清歡扣舷歌詠,開懷飲酒情酣暢。如羽化登仙,乘風獨立,飄然遺世高尚。客吹簫、音韻遠悠揚。怨慕舞潛蛟、動淒涼。自古英雄,孟德周郎。舊蹤可想。噫,水與月兮,逝者如斯曷嘗往。變化如一瞬,盈虛兮、莫消長。自不變而觀,物我無盡,何須感物興悲悵。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惟同風月清賞。念江山美景豈可量。吾與子、樂之興徜徉。聽江渚、樵歌漁唱。□侶魚蝦、友麋鹿,舉匏尊相勸,人生堪笑,蜉蝣一夢,且縱扁舟放浪。戲將坡賦度新聲,試寫高懷,自娛閒曠。
不與飲盡孫權酒,正欲畫屏筆脫手。
一點凝墨狀生蠅,剔之不飛心始驚。
獻之興來拈起筆,筆如解飛自鉤掣。
戲染松煙作牸牛,脫似偃角眠沙丘。
蕭賁深得鶴三昧,胸中不與造化礙。
一幅素絹如片天,雪翎欲起凌蒼煙。
僧繇醉後齁齁睡,睡起濡墨作石塊。
擘山裂巖而拿雲,或如伏虎如露拳。
愷之畫蘭藏玉笥,開而視之已飛去。
安得翠葉成寒叢,四景常使飄春風。
聞道南齊宇文煥,精筆妙墨掃蘆雁。
低頸吸水昂頸飛,髣象荷枯沙瘦時。
唐有處士吳道元,丹青之餘多畫猿。
狀出抱子落寒泉,又如彎弓繞樹奔。
季成畫虎常作怒,鬼神不敢正眼覷。
但見紙上生猙獰,開口解嘯風悲鳴。
葉公好龍故學畫,不覺心孔開一罅。
紙上筆畫方似龍,風鬐浪鬣來爭雄。
韓干畫馬得滋味,霜蹄巧作追風勢。
可憐張口嘶無聲,只惜風稜瘦骨成。
江頭細草為誰綠,只有風煙相管束。
阮瞻收拾草精神,筆端與草私為春。
畫魚古有康靈叔,擲頭擺尾萬鱗足。
紅鱨紫鯉成隊行,躍碎琉璃跳上冰。
仁老胸中有雪月,畫出梅花更清絕。
魯直嗅之嫌無香,幻出江南煙水鄉。
張臻虛心而學竹,風雨瀟瀟生錦軸。
風枝雨干欲化龍,不堪裁杖扶葛洪。
錢覲畫松掃煙雨,松梢鶴立飛不去。
凌風傲雪冷幾時,翠色不改常清奇。
王維筆下多山水,千山萬水一彈指。
萬頃玻璃碧欲流,千層翡翠波上福
有時畫出幾枯木,一片落霞間飛鶩。
有時畫出古澗泉,浪花滾滾人不聞。
有時花落鳥啼處,正是千林俵秋雨。
有時日暮鴉鳴時,煙際鐘聲催月遲。
有時移卻瀟湘岸,移入洞庭彭蠡畔。
有時掇過天台山,相對雁蕩煙雨寒。
古人去後無人學,學者往往得皮殼。
鬼神卻易狗馬難,匠世未能窺一班。
見君丹青與水墨,筆下剜出心中畫。
一發才精百發精,留取後世不死名。
狐裘臥載錦駝車,酒醒冰髭結亂珠;三尺馬鞭裝白玉,雪中畫字草軍書。
北苑貌山水,見墨不見筆。
繼者惟巨然,筆從墨間出。
南宮實遊戲,父子並超軼。
豈曰董是師,賡歌偶同律。
高侯生古燕,下筆蛻凡骨。
舂容米家氣,犖確老僧質。
沄沄水墨中,探破造化窟。
嘗圖得鍾觀,景象照雲日。
長松更飛泉,霞彩互飄欻。
今朝見茲畫,臨寫意無失。
慘淡入窈冥,稜層隔岑蔚。
乃知趙雲子,後欲復奇逸。
高堂時一舒,六月氣蕭瑟。
平生丘壑性,塵土欣已拂。
因之興我懷,山中斸苓術。
劉敏中 《清平樂 古齊約余遊山,而因循不果,用韻戲》詩詞原文及賞析
山中之興以動之山靈久望。要看遊山狀。酒詩囊空放蕩。不肯凌風直上。快教去結山庵。安排暮歷朝探。整頃衰年杖屨,並君飛出危嵐。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詠花間集。歎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鴻荒有開,昉頡鳥跡。
字學之興,亦既像物。
漢有議郎,曰臣蔡邕。
帛書發奇,出淳古蹤。
千齡寥寥,嗣響逾邈。
貞觀御床,淳化秘閣。
雲漢之章,施於仁皇。
劂維天葩,源宋跨唐。
萬幾燕閒,萬是肆筆。
弛張異用,遊戲如一。
士俗之成,玄默自躬。
見於首篇,尚絅之風。
安不忘危,尤示注意。
筆墨之餘,又形拊髀。
慶歷之治,太平極功。
帝心所存,天地與同。
春朝鳴珂,秋塞沈柝。
一視之仁,昭此聖學。
海岳八極,羲娥九霄。
媲於寶藏,萬世見堯。
吳之為國水所涵,有山平衍無巉巖。
我家多水少山處,悵望翠微心所貪。
時能借墨補不足,數紙連絡長番粘。
峰巒重複間溪漵,雜樹列布多楓楠。
或開大壑浸山足,其椒半為浮雲含。
僧廬隱映林木杪,平圮道谷出水南。
東村西落互親友,耕田鑿井同丁男。
便須芒履與籐杖,聽泉採藥我亦堪。
陽岡亭館誰擇勝,雅許酒會並棋談。
嘗聞巴蜀天下險,未可一往尋鳧蠶。
子長之興浩不淺,感此老鬢霜鬖鬖。
聊因此圖識所見,臥游一生還自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