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之濱麓之隅,西有松寺東岸無。松風千里擺不斷,
竹泉瀉入於僧廚。宏梁大棟何足貴,山寺難有山泉俱。
四時唯夏不敢入,燭龍安敢停斯須?遠公池上種何物,
碧羅扇底紅鱗魚。香閣朝鳴大法鼓,天宮夜轉三乘書。
野花市井栽不著,山雞飲啄聲相呼。金檻僧回步步影,
石盆水濺聯聯珠。北臨高處日正午,舉手欲摸黃金烏。
遙江大船小於葉,遠村雜樹齊如蔬。潭州城郭在何處,
東邊一片青模糊。今來古往人滿地,勞生未了歸丘墟。
長卿之門久寂寞,五言七字誇規模。我吟杜詩清入骨,
灌頂何必須醍醐。白日不照耒陽縣,皇天厄死饑寒軀。
明珠大貝采欲盡,蚌蛤空滿赤沙湖。今我題詩亦無味,
懷賢覽古成長吁。不如興罷過江去,已有好月明歸途。
長安五月霖雨多,六月更急如翻河。
通宵到晚不得寐,茅屋欲破愁嵯峨。
攬衣當戶未能出,卻坐蓬窗聽疏密。
縱道君恩屢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
九衢燈火迷西東,輕蓑瘦馬隨疲童。
道傍行子顧且笑,謂予亦在泥塗中。
感渠相念不相識,問之不答還匆匆。
如聞身是營中卒,畚鍤欲赴朝天宮。
古來王事稱靡盬,予亦勤勞竟何補。
為渠慚愧久低回,雨急嚴城聽鳴鼓。
使君一何清,鶴骨天與瘦。
少年場屋聲,六藝飽芳漱。
一行起作吏,所立已不苟。
立朝凜大節,論事幾及霤。
發言必體國,平正無矯揉。
藜藿為不採,風采照宇宙。
出入有本末,眼見凡三就。
來不為苟合,薦召乃結綬。
去亦不好高,三宿徐出晝。
天宮豈不貴,陳義堅素守。
贛州嘗報政,復來守鄞鄮。
不求赫赫名,實出龔黃右。
情偽千萬端,到眼輒空透。
撫民過嬰兒,閭裡息爭鬥。
奸胥及強梗,時用霹靂手。
人誦南山判,情通理亦究。
六邑俱帖靜,稱讚不容口。
律身至嚴冷,無能掣吾肘。
吏事精且勤,呼燭侵夜漏。
公退入家塾,諸孫後來秀。
吏卒不識面,洛誦出窗牖。
幾年南塘路,來往困僵仆。
一朝平似掌,行歌紛老幼。
公心信如水,古井波不皺。
榮觀處超然,軒冕亦何有。
翩翩欲賦歸,排雲屢騰奏。
廟論終不許,斯民方借寇。
上心重閔勞,祠官向廬阜。
闔境極攀戀,人人懷杜母。
君看臥轍人,誰能使奔走。
挽須不得留,百拜願公壽。
老我幸同朝,傾蓋已如舊。
聯事東西省,交情久益厚。
我歸公亦來,門戶托雲覆。
黃堂間參語,惟我牲與舅。
揚旌鳴鼓吹,賁此蓬蓽陋。
清談不及私,翁歸況不受。
義命孰不知,踐履或差繆。
惟公見善明,力行真耐久。
有時相與言,心同蘭其臭。
摻祛寧忍別,追送列觴豆。
公雖不好飲,勉為引醇酎。
公去我亦隱,菽水翻彩袖。
花溪渺何許,望望幾雙堠。
千里共月明,懷人重搔首。
惟應折梅花,臨風為三嗅。
扁鵲得仙處,傳是西南峰。年年山下人,長見騎白龍。
洞門黑無底,日夜唯雷風。清齋將入時,戴星兼抱松。
石徑陰且寒,地響知遠鐘。似行山林外,聞葉履聲重。
低礙更俯身,漸遠晝夜同。時時白蝙蝠,飛入茅衣中。
行久路轉窄,靜聞水淙淙。但願逢一人,自得朝天宮。
天寒人靜。嘯倚胡床閒畫永。春信初回。報道南枝昨夜開。沈沈庭院。獨坐黃昏誰是伴。風過南牆。似覺天宮暗遞香。
古寺依山占幾峰,精廬彷彿類天宮。
三年欲到官為礙,百里相望意自通。
無事佛僧何處著,人群鳥獸不妨同。
眼前簿領何時脫,一笑相看丈室中。
僧老經時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關。
心開寶月嬋娟處,身寄浮雲出沒間。
休夏巾瓶誰與共,迎秋水石不勝閒。
近來寄我《金剛》頌,欲指胸中無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