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古詩文
【詩原文】
此處情懷欲問天。相期相就復何年。行過章江三十里,淚依然。早宿半程芳草路,猶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兩處,得人憐。
《山花子》
【古詩解釋】
【註釋】:
這首詞或許是作者離家遠行途中所作,細膩地寫出作者的所見所感。詞中的章江就是章水,作者劉辰翁是廬陵人,廬陵濱臨贛江。
該詞上片主以抒情,可分兩層意思。「此處情懷欲問天,相期相就復何年。」二句寫出情人分別後不知何時再能歡會的激情呼喊。「此處情懷欲問天」句,突兀而起激情頓現。「此處」,即此時。何以有此一問?「相期相就復何年」句作了回答。別時兩人相與誓約,必當重會,而實在又不知,何時可成,苦心焦慮至極,難免要呼天而問了。「相就」一詞,取「蘭袂褪香,羅帳褰紅,繡枕旋移相就」(周邦彥《花心詞》)之義,謂男女之間的幽期歡會。「復何年」即更在何年,以反問語氣,意指相會之遙遙無期,故而才如此激動。「行過章江三十里,淚依然」,在感情上是余哀未盡 ,在詞情上是明轉暗連 。「行過」之「行 」,又補道出是在別後。此淚中飽含離別之思,失望之恨,總上三句之情而結於此一「淚」字,字似輕巧,而所承極重。詞似淡而極悲,語似直而意深令人低徊不盡,唏吁感歎。
下片以寫景為主,筆調明麗淡雅。「早宿半程芳草路,猶寒欲雨暮春天」一句,寫暮春沿途所見。筆用對仗,曲折動人。上句謂為求早宿因只走了一半路程。誠如方夔詩中所云:「客怕遠行催早宿」,早宿是由於怕遠行;然則這半程旅途卻只見了兩岸的萋妻芳草。下句寫暮春時的風雨,暮春時有風雨,寒意猶存。兩句互相綴合,頗具跌宕紆曲之趣。「芳草」是我國古代詩文中表達鄉思離情的傳統意象,早在淮南小山的《招隱士》之中即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暮春時節,芳草遍野,離人目睹,更添無限惆悵之情。暮春天氣,猶寒欲雨,更使行人的離恨倍添。顯而易見,詞人所用的客觀景物,正是突出其與他主觀心態相關聯乃至相通的那些特點。經過感情的染色,景語也就成了情語,從而與全詞的抒情相互協調,組成統一完整的情境。
結尾「小小桃花三兩處,得人憐」二句,用是舟中偶見。「小小」極小之義。詞中所用,又含有親暱的意味。劉辰翁詞中常用此語,如「花日穿窗梅小小」(《望江南·晚晴》)「池塘小小水漫漫」(《浪淘沙·有感》),等都是。此句還使人想起蘇軾《惠崇春江曉景》其一的「竹外桃花三兩枝」之句。但蘇詩強調的是早春,與該詩的「春江水暖鴨先知」等句都表示作者對春天到來的敏感和喜悅 ;這首詞卻不然,他寫的是晚春桃花的凋謝,花期已過僅存殘枝。含有美人遲暮的明顯寓意,因而下句緊承說:「得人憐。」可見,桃花是他意中人的化身。
劉辰翁另有一首《浣溪沙感別》中有一句「為伊憔悴得人憐 」,此詞「小小桃花三兩處,得人憐」,意思相同,但用筆不同,前者用的是直筆,後者用的是曲筆,情景結合,既寫景又寓人。
問宋代 古詩 《山花子》 的詩作者是誰?
答宋代 古詩 山花子 的詩作者是詩人 劉辰翁。
問古詩 山花子 有多少字?
答古詩 山花子 共48字。
問詩句 此處情懷欲問天 下一句是什麼?
答此處情懷欲問天,相期相就復何年。
問劉辰翁 的 山花子 是什麼時候的詩?
答劉辰翁 的 《山花子》 是 宋代 的詩詞。
問詩句 此處情懷欲問天,相期相就復何年 出自哪一首詩?
答此處情懷欲問天,相期相就復何年 出自 宋代 古詩 《山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