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博山寺作》古詩文
【詩原文】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鬆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
《鷓鴣天 博山寺作》
【古詩解釋】
【註釋】
1此閒居帶湖之作。博山寺:據《廣豐縣志》,博山寺在廣豐縣西南,本名能仁寺,五代時由天台韶國師開山。南宋紹興年間,有悟本禪師奉詔開堂。稼軒曾為之作記。 一起借「長安」、「山寺」為喻,總述棄官歸隱題旨。以下意分三層:逐次申說歸隱之由和歸隱之樂。從人生哲理、養身處世之道立論,一層;從人品操守著眼,二層;友松竹而兄花鳥,從交親自然為意,三層。「味無味」聯工妙。
2長安路:京城之路,代指求取功名之路。厭逢迎:山寺倦於接待,極言自己去寺次數之多。
3「味無味」兩句:在味與無味之處探索人生樂趣,在材與不材之間度過自己一生。味無味:語出《老子》:「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材不材:語出《莊子·出木篇》:莊子過山,見到有些樹木由於不成材而免於砍伐;過友人家,卻見到主人殺不鳴之雁以待客。明日有弟子問:「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4「寧作」三句:寧作獨立不阿的我,不屈志附人以求虛名。走遍人間,還是歸耕為好。寧作我:語出《世說新語·品藻篇》:「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豈其卿:語出揚雄《法言·問神》:有人認為君子與其默默無聞地死去,何不依附公卿以求名聲。揚雄說:君子應該以德而名。有人很富貴,但無名聲,有人躬耕岩石,卻名震京師。「豈其卿,豈其卿。」意謂豈可依附公卿而求名。
5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鳥山花共友於。
問宋代 古詩 《鷓鴣天 博山寺作》 的詩作者是誰?
答宋代 古詩 鷓鴣天 博山寺作 的詩作者是詩人 辛棄疾。
問古詩 鷓鴣天 博山寺作 有多少字?
答古詩 鷓鴣天 博山寺作 共55字。
問詩句 不向長安路上行 下一句是什麼?
答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
問辛棄疾 的 鷓鴣天 博山寺作 是什麼時候的詩?
答辛棄疾 的 《鷓鴣天 博山寺作》 是 宋代 的詩詞。
問詩句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 出自哪一首詩?
答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 出自 宋代 古詩 《鷓鴣天 博山寺作》。